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,街道社区党员活动室不仅是党组织凝聚力量的核心阵地,更是连接党与群众的桥梁。如何通过科学设计,让这一空间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“暖心港湾”?以下从功能定位、空间布局与细节设计三个维度,探索党员活动室设计的实践路径。
一、功能定位:从“单一场所”到“多功能枢纽”
党员活动室的设计需突破传统思维,从“学习教育”拓展为“综合服务”。它不仅是党员学习政策、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场所,更应成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、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。通过合理规划功能区域,可实现以下目标:
学习交流区:配备多媒体设备、图书资料和舒适座椅,满足党员集中学习、互动研讨的需求。
议事协商区:设置圆桌会议区,便于居民代表与党员共同讨论社区治理难题,推动“民情收集—反馈—解决”的闭环管理。
便民服务区:引入政务咨询、政策宣讲等功能,将活动室打造为居民获取服务的“一站式窗口”。
文化展示区:通过荣誉墙、党建成果展示等,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二、空间布局:以“人”为核心,构建开放包容的环境
党员活动室的空间设计需兼顾庄重性与亲和力,避免过于严肃或形式化。以下设计要点值得关注:
视觉焦点突出:党旗、入党誓词等核心元素应置于显眼位置,营造庄重氛围;标语口号(如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)需简洁醒目,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