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党员活动室是基层党建的“神经末梢”,承载着组织生活、学习教育、服务群众等多重功能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,既满足多样化需求,又避免功能冗余?答案或许就藏在“加减法”的智慧中——通过科学取舍与精准配置,让活动室真正成为党员想来、爱来、常来的精神家园。
做好“加法”:让功能与服务“活起来”
加“复合功能”,破除单一标签
传统活动室常被定义为“开会场所”,导致使用频率低。可尝试叠加多元功能:
学习角:配置可移动书架与电子阅读屏,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;
议事厅:设置圆桌讨论区,鼓励党员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;
展示窗:用照片墙、荣誉柜呈现党员风采,增强归属感。
通过“一室多用”,让空间随需求“变形”,提升使用率。
加“科技赋能”,突破时空限制
引入智能设备激活场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