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是城市治理的“毛细血管”,而党群服务中心则是连接党组织与群众的桥梁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社区服务型党群服务中心的设计正从“单一功能”向“多元融合”转型,通过功能复合与场景营造,打造更具温度、活力与归属感的公共空间,真正实现“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”的目标。
功能复合:打破边界,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
现代社区居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,从政务服务、文化教育到健康养老、亲子互动,党群服务中心的设计需以“全龄友好”为核心,整合资源、优化布局,形成多功能叠加的服务体系。
首先,空间规划需兼顾实用性与灵活性。通过科学划分功能区域,将政务服务、党建活动、文体休闲、便民服务等功能有机融合。例如,一层可设置政务办理窗口与便民服务区,满足居民日常事务需求;二层以上则可布局多功能活动室、图书阅览区、健身场所等,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。
其次,设计需注重“服务下沉”与“资源共享”。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,如联合辖区企业、学校、医疗机构等,引入专业化服务团队,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链接社会资源的枢纽。例如,引入职业培训课程、健康管理服务、青少年兴趣课堂等,既丰富服务内容,也提升空间利用率。
场景营造:以情感共鸣激活社区活力
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“办事的地方”,更应成为居民愿意主动参与、乐于驻足的“社区客厅”。场景营造的关键在于通过空间设计传递人文关怀,激发居民的情感共鸣与参与热情。
环境设计:从“冰冷建筑”到“温暖港湾”
空间布局上,避免封闭式结构,采用开放式设计,通过透明玻璃、通透动线、自然采光等方式,营造开放、包容的氛围。色彩选择上,以柔和色调为主,搭配绿植与艺术装饰,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。例如,儿童活动区可采用明亮活泼的色彩,老年活动区则以低饱和度色调为主,体现对不同群体的关怀。
功能场景:让服务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