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,党史教育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、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重要抓手,正逐渐从传统的“理论讲授”向“实践体验”转变。而乡村振兴主题的党史馆设计,不仅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、弘扬革命精神的使命,更应成为展示地方文化、体现乡村特色、激发群众参与的重要平台。如何在设计中融合地域文化特色,成为当前党史馆建设中的关键课题。
一、地域文化是乡村振兴主题党史馆的灵魂
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、人文、民俗、艺术等多方面积淀的体现,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记忆。在乡村振兴主题的党史馆设计中,若能充分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特色,不仅能增强展馆的文化厚度,还能拉近参观者与党史教育之间的距离,使红色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。
例如,某地在建设党史馆时,结合本地的传统戏曲、民间手工艺、红色革命故事等,打造了“红色文化+非遗传承”主题展区,既展示了党的光辉历程,也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二、融合地域文化的实践路径
挖掘地方红色资源,打造特色展区
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红色历史和革命人物。在设计中,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,结合当地革命遗址、红色故事、英模人物等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史教育展区。例如,可以设置“红色记忆”展区,通过实物、影像、互动装置等形式,展示本地党组织在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贡献。
融入地方民俗与传统艺术
在展馆设计中,可以引入地方传统艺术形式,如剪纸、泥塑、书法、民歌等,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党史内容,增强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。例如,设置“红色剪纸长廊”,用剪纸艺术表现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,既富有地方特色,又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。
结合乡村风貌与自然景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