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非公企业中,党建阵地不仅是党组织活动的物理空间,更是企业文化的“精神地标”。如何将党建元素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,既满足“六有”标准化建设要求,又能激发员工认同感与归属感,是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课题。本文结合政策要求与实践案例,提供一套兼具规范性与创新性的融合设计指南。
一、融合设计的核心原则
1. 以“六有”为基础,融入企业基因
根据《关于对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室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实施办法》,党建阵地需满足“六有”标准:场所、设施、标志、党旗、书报、制度。在此基础上,需进一步将企业核心价值观、文化符号与党建元素结合,例如:
场所设计:将活动室与企业文化展厅、职工休息区等空间“多室合一”,通过开放式布局打破传统党建空间的封闭感;
视觉符号:在墙面、标识中融入企业LOGO、产品元素或行业特色(如制造业可展示生产线模型,服务业可融入客户案例墙);
制度上墙:将党建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并列展示,体现“党建引领发展”的理念。
2. 以“服务发展”为导向,避免形式化
党建阵地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企业与员工,需通过设计传递“党建促发展”的理念:
功能场景化:设置“党员先锋岗展示区”“技术创新成果墙”,将党员带头攻关的案例与企业技术突破结合;
服务场景化:在活动室旁增设“党员服务角”,提供政策咨询、技能培训等服务,体现党组织的“服务型”定位。
3. 以“情感共鸣”为目标,强化参与感
通过互动设计增强员工对党建文化的认同:
故事化叙事:用图文、视频讲述企业党员在安全生产、市场开拓中的贡献,如“党员攻坚小组”“抗疫保供先锋”等真实案例;
体验式活动:设置“入党誓词宣誓墙”“红色故事留言区”,鼓励员工参与打卡、留言互动。
二、融合设计的五大关键点
1. 空间规划:从“功能区”到“文化场”
动线设计:以“党建引领企业发展”为主线,规划参观路径,例如:
入口区:展示企业党建发展历程与荣誉;
核心区:通过数字沙盘或VR技术还原企业重大里程碑事件(如党建引领下的技术突破);
互动区:设置“党员承诺墙”或“员工心愿树”,实现线上线下联动。
色彩与材质:主色调以企业VI色为主,辅以红色元素点缀(如地毯、装饰画),营造庄重而不失活力的氛围。
2. 文化符号:从“硬性规定”到“软性渗透”
视觉符号:将党徽、入党誓词等元素与企业文化标语结合,例如:
在墙面设计“党建+企业愿景”主题墙,如“党建引领·创新驱动”;
用企业产品或服务场景作为党建标语的背景(如制造业企业可将标语置于生产线模型旁)。
精神符号:通过员工故事、荣誉墙等,展现党员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历程,例如:
“党员成长档案”:记录优秀党员从入职到成为技术骨干的历程;
“党建赋能案例展”:展示党组织如何助力企业解决技术、管理难题。
3. 技术赋能:从“静态展示”到“动态交互”
数字化展示: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体验感:
VR/AR场景:重现企业参与重大项目的党建引领案例(如党员突击队攻克技术难关);
互动屏:设置“党史+企业史”知识问答,积分可兑换企业福利或培训机会。
数据可视化:通过动态图表展示企业党建与经营数据的关联性,例如:
党员参与率与生产效率提升的关系;
党建活动频次与员工满意度的正相关。
4. 服务功能:从“活动场地”到“资源枢纽”
党建服务站:整合企业资源,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:
党员发展咨询、政策解读(如税收优惠、人才补贴);
职业技能培训、心理健康辅导等员工关怀服务。
资源共享平台:与上下游企业或社区联动,例如:
开展“党建联建”活动,组织党员参与社区服务;
通过线上平台(如智慧党建APP)共享学习资源。
非公企业的党建阵地建设,需跳出“红墙红字”的传统模式,通过空间设计、文化符号、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,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。只有让党建与企业文化“同频共振”,才能真正实现“党建强、发展强”的目标,让红色基因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。
聚桥文创,只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!
全国服务热线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